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的重大改革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对制度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为进一步督促推进公益诉讼工作,宁城县人大常委会将公益诉讼专题调研列入年度重点工作,积极部署,推动落实。2月16日,组织开展了公益诉讼调研培训,调研组成员认真学习了公益诉讼相关法规和最新要求,并开展座谈交流,明确调研任务,确保调研工作取得实效。3月7日至9日,宁城县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生态保护、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相关公益诉讼案件及恢复治理情况。
创新“林长+检察长”公益保护机制,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动物”全面立体系统保护
“山深闻唤鹿、林黑自生风,松壑寒愈响,水溪咽复通。”这是北宋诗人欧阳修对黑里河的真实写照。
3月7日上午,调研组来到素有“塞外西双版纳”美誉的黑里河自然保护区,实地查看保护区山、水、林、田、湖、草、沙和野生动物的公益保护情况,调研了公益诉讼工作开展情况。
“宁城县在全市率先推行了“林长+检察长”协作配合机制。”在座谈会上,县检察院向调研组介绍了“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运行情况。县检察院与林草、黑里河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出台了六项具体措施,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要求,构建了属地负责、林检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两年来,林检部门通过不断强化交流联动,密切协作配合,建立了联席会议、互派干部、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联合督办、普法宣传等制度,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责,督促各级林长和行政机关依法履职,积极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法解决林业生态领域突出问题,推动形成了检察监督与行政履职同向发力的林业生态保护新格局。
“以前,黑里河地区人为火灾、违建占用耕地、涉林违法犯罪情况时有发生,‘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建立以后,检察院及时开展公益诉讼,公益保护更快速更直接,恢复治理更有力更有效,为国家挽回了损失,黑里河林区公益保护成效有了大幅提升。”自然保护区负责人说。
“黑里河之于宁城,相当于秦岭之于中国,公益保护意义重大、责任重大,落实公益保护工作也是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强化全过程人民民主意识的重要抓手。”县人大常委会民族法制委员会副主任马建慧说。
“我建议继续强化工作措施,提高公益保护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和打击力度,拓宽线索来源,全面提升公益保护,深入推进公益诉讼工作。”县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委员会委员王亚军说。
在全市率先推行‘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切合当前公益保护要求,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检察监督职能,通过公益诉讼工作强化生态保护和损害治理,加大警示震慑力度,强化担当“治绿”,重拳出击“护绿”,精准施策“增绿”,创新思路“用绿”,助力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下一步,我们还要延伸举措,在公益保护领域推行‘行政长+检察长’机制,更好的协调各行政机关积极参与,履行各自职责,着力加强执法部门协作配合、周边地区协调联动机制,运用大数据等手段,进一步拓宽线索来源。”检察院负责人说。
调研组对县检察院和黑里河自然保护区工作做法和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建立‘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生态环境得到及时保护和恢复治理,依法办案得到了群众的理解支持,适时公布典型案件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推进公益诉讼工作富有有效。
督促依法履职守护民生底线,为构建公益保护格局贡献检察力量
近年来,县检察院紧盯土壤污染、农村垃圾、水体污染、固废污染等问题,结合开展“守护北疆草原林地”、春季秋季河湖行动、河道“清四乱”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公益诉讼和公益保护工作。2021年6月,县检察院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生态环境部评为“2020年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活动表现突出集体”。
3月8日,调研组视察了安全生产、生态恢复治理情况。
“关于在加油站接打电话、移动支付安全生产问题,我们制发了检察建议,这在全市是首个针对加油站使用手机安全隐患制发的检察建议。”在加油站,检察院负责人介绍。
对加油消费者在加油站内使用手机通话和支付,小区居民楼存在“飞线充电”等现象,检察院通过明察暗访,及时固定证据,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履行监管职责,相关行政部门随即展开专项整治活动,采取有效措施督促社区物业落实电动车消防安全管理职责,做到防患于未“燃”。
在生态恢复治理现场,县检察院向调研组介绍了近年来构建公益保护大格局及公益诉讼检察办案等工作情况,调研组实地查看生态恢复情况。2022年,县检察院办理了3起非法倾倒危险废物质污染环境案件。
“我们在办案时发现了这个公益诉讼线索,立即向有关单位制发了检察建议,诉讼过程中提起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检察院负责人说。
通过积极开展认罪教育和释法说理,被告人认罪认罚,主动上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用于生态恢复。各责任单位协调配合,对倾倒铝灰渣现场的土壤进行恢复治理,经检测,土壤各项指标已符合相关标准,现在废渣清理工作已接近尾声。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政部门依法履职,为检察机关办理公益诉讼案件积累了经验。
3月9日上午,调研组视察了食品安全情况。
走进餐具消毒厂,调研组实地查看了餐具卫生和消毒设施设备运行情况。相关负责人介绍了餐具回收、浸泡、消毒、封包等流程,为达到检验检疫标准,该厂新投入50多万更新了生产设备,保障宁城餐饮市场健康发展,让消费者放心。
“以前我到饭店吃饭,都先用水洗一遍餐具,看到这个消毒清洗过程,以后我就放心了。只有这样老百姓才能用得放心、吃的健康。”市人大代表、县委党校讲师王春旭说。
食品和餐饮用具安全是‘舌尖上的安全’,事关群众生命安全,责任重大。近年来,县检察院落实“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求,以更高的站位,更完善的举措推进“食品安全”检察工作,在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类犯罪的同时,采取检察建议、预防宣讲、联合监督等方式,督促相关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多管齐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召开座谈会把脉开良方,人大靶向监督推进公益诉讼有效开展
3月9日下午,调研组在检察院组织召开公益诉讼工作专题调研座谈会。
“感谢代表们的辛勤付出和长期以来对宁城检察工作的关注支持,我们将对这次调研的意见和建议认真研究,转化为今后加强和改进我们工作的具体措施,切实肩负起服务保障全县公益诉讼高质量发展的检察担当。”座谈会上,县检察院检察长郭向东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就当前公益诉讼工作重要性、关键环节、大数据检察等工作进行了解读,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努力方向和工作要求。
“2017年以来,我院办理公益诉讼案件大多数在诉前环节得以解决。在公益诉讼工作方面,坚持深耕传统领域,拓展新领域,不断提升办案质效,建立完善协作机制,推动公益诉讼检察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检察院负责人汇报了检察院开展公益诉讼工作情况。
围绕调研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建议,检察院提出了具体工作举措:坚持“稳增长、提质效、拓领域、强协作”,积极探索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完善检察机关办案机制,提升办案质效;应用大数据,强化检察监督;进一步加强公益诉讼检察队伍能力素质建设;加强跨部门合作,形成保护公益合力。
与会的相关责任部门围绕承担的公益保护职责,有关公益诉讼工作落实情况、意见建议等进行发言。
“通过调研让我感受很深,对公益诉讼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检察院能够抓住公益核心,积极稳妥推进公益诉讼工作,环境得到保护,生态得到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县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委员会委员王景龙说。
县人大代表、司法局副局长唐广辉建议“希望全县各职能部门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责任制要求,结合“八五”普法规划方案,多开展一些法治宣传活动,加强对公益诉讼和公益保护的宣传,提升群众知晓度,接受群众监督,一旦发现,积极举报,切实达到维护公共利益的目的。”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调研组组长赵向国指出,此次调研是新时代人大工作监督的具体体现,在做好沟通协调的基础上,了解好的做法经验,目的是提高对公益诉讼的重视,推动公益诉讼相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督促相关责任单位依法履职,推进公益诉讼工作有效开展。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站位,各单位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公益诉讼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强化宣传,提升公益诉讼的公众参与度和公信力,营造维护国家和社会利益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强化履职尽责,推动公益诉讼工作实施取得实效。进一步建章立制,加强协作配合,构建公益诉讼运行保障机制,推动全县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前后三天时间里,车行500多公里,调研组带着问题、带着期许,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考,用眼睛去感受、用心去理解,用脚步去丈量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工作的点点滴滴,带着对宁城的爱恋,体会着公益保护取得的成效,感叹、思考、憧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