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赤峰市松山区,一场由“法院+人大代表”诉前调解模式引领的创新实践正悄然铺展,为全市诚信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全市唯一一个自治区“法院+人大代表”诉前调解试点的旗县区,松山区自去年成立诉前调解工作领导小组以来,精选29名区乡级人大代表担任特邀调解员,充分发挥其群众基础和影响力,成功调解了403起矛盾纠纷,将多数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诉前,助力全市诚信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
案例一:民间借贷的温情化解
原告王某与被告刘某原为好友,因资金周转问题,刘某向王某借款七万余元后未能如期偿还,导致双方对簿公堂。
面对此案,松山区人大代表、专职委员李坚作为人民调解员,在征得双方同意后,采取“共情”策略,以理解行为、关注感受、激起共鸣、满足需求四个步骤开展调解工作。首先他深入了解了双方诉求,也就是被告即将结婚,手头紧,请求分期还款,减免部分利息和原告则急切要求还款的诉求。随后,他开始了长时间细致入微的劝导调节,以原被告的昔日情谊和被告可期的履行能力为切入点,向双方论理说法、分析利弊,让原告理解对方的辛苦与难处,让被告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和失信的巨大负面影响。最终,双方握手言和,达成调解协议。然而,调解协议达成后,被告却未履行第一期还款义务,原告无奈打算申请强制执行。得知这一突发情况,李坚一方面安抚原告情绪,另一方面积极与被告及其母亲沟通,通过其母亲的支持与配合,案件最终在执前得到有效化解,避免了执行程序的启动,既保护了被告的声誉,也维护了原告的合法权益。事后,原告王某对李坚的耐心调解和周全服务表示衷心感谢,并赠送锦旗以示敬意。
案例二:租金纠纷的理性解决 韩某因施工需要,从付某处租用了铲车。工程结束后,双方在核算租金时发生争议,韩某要求付某提供发票以便报销租金,然而在付某提供发票后,却迟迟未能收到应得的租金。在多次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催讨无果后付某选择将韩某诉至松山区人民法院。 面对此案,松山区人大代表段君怡详细了解案情后总结了双方争议的焦点,随后组织双方进行面对面调解,她强调双方应遵守诚信原则,并通过核对相关证据,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条,尽管被告韩某承认欠款事实,但由于资金周转问题,韩某无法立即支付租金。对此,段君怡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调解,既向被告阐明相关法律规定及可能的法律后果,又劝导原告理解被告目前的困难。经过深入沟通和协商,原告付某与被告韩某最终达成了还款协议,并明确了还款日期,从而圆满解决了这一纠纷。 上述案例仅是松山区人大代表大量诉前调节工作的冰山一角,通过案例可以了解到,民间借贷纠纷一般法律关系比较清晰,案情相对简单,多数案件都是围绕“失信”和“守信”进行调解,一起起案件的成功调解不仅为群众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也让知信、重信、守信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追求。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总结提炼“人大代表+法院”模式的典型经验和工作成效,以期形成可推广的“松山经验”,使人大代表在民事纠纷诉前化解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全市诚信建设工程和稳定和谐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