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巴林右旗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创新苏木镇人大工作方式方法,促进苏木镇人大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不断推进全旗人大工作迈上新台阶。巴彦琥硕镇人大主席团在旗委、旗人大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聚焦民生福祉,聚力服务保障,聚合发展活力,总结探索出“三抓三促”工作机制,有力地推进了全镇人大工作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抓实“三项制度”,促进服务群众有温度
健全代表联系选民制度,推动人大工作创新发展。坚持1个常态化活动——“选民接待日”。定期不定期开展民主恳谈会、重点人群走访、线上民意收集等活动,拓宽服务选民渠道,及时关注群众“急难愁盼”,实现群众心声由被动反馈到主动传递、基层矛盾由事后补救处理到事前有效化解的双重转变。
健全社情民意收集制度,切实发挥人大履职能力。积极探索意见、建议的“集、分、转、办、督”闭环机制,多渠道收集民意,按领域分类梳理,及时转交政府职能部门,限时办理办结,全过程调度监督。绘制民意收集、办理、反馈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让基层声音及时上传,群众困难有效解决。
健全群众监督制度,着力提升人大为民服务能力。按照“履职项目量化,全过程动态记录,年度定期考评”的原则,开展满意度测评,激发代表内生动力,促进代表实干担当。
抓好“三个体系”,促进服务代表有力度
构建多元的学习提升体系,推动人大工作发展强大动力。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切实提高自身素质和履职能力。“线上”开通微信、钉钉、小鱼易连等网络学习平台,形成“随时学、随地学”的学习氛围。线下通过专题培训、参观考察、交流研讨等多渠道宽领域的学习培训。引导代表敢发声、愿发声、会发声、发声准,增强履职底气,提高履职水平。
构建共享的阵地保障体系,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大胆创新,将人大代表联络站的服务功能延伸至镇内企业。联络站位于巴彦琥硕镇四家村君鹏环保垃圾处理厂,覆盖中组、四家两个村,服务代表10名。巴彦琥硕镇生活垃圾处理厂由旗级人大代表李景峰投资建设,总投资2000万元,占地13.36亩,日处理生活垃圾20—50吨。公司为全镇11个嘎查村建设防渗垃圾池137处,为常驻户免费发放手推车1600个。按照“户清运、村收集、企业转运处理”的运行机制,集中对垃圾进行低温裂解处理,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和可再利用,为全旗农村牧区垃圾处理做出了积极地示范引领。
构建常态的联系服务体系,全力做好做实民生实事。完善主席团成员联系代表制度,把市、旗、镇三级代表划分为7个小组,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和小组活动;常态化开展“代表接待日”活动,确保当天有一名主席团成员或党政班子成员接待代表。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及时梳理转办给政府,多种形式开辟议政、督政新渠道,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为民代言的责任。镇级人大代表60%以上兼职人民调解员、人民陪审员,积极参与信访调解和陪审活动,切实做好矛盾隐患排查化解,及时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全力推进信访案件“三到位、一处理”,引导群众依法理性反映情况和问题,连续9年实现了零越级访和群体访,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抓牢“三个导向”,促进服务发展有高度
抓牢核心导向。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与镇党委目标同向、思路同轨、行动同步,坚持党委有号召、人大有行动;做到党委决策部署到哪里,人大力量汇聚到哪里;党委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人大监督就跟进到哪里。
抓牢中心导向。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和优势,围绕肉羊养殖和特色种植两个主导产业,开展代表视察、专题调研、现场观摩活动,通过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等渠道,帮助农牧民群众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打通政策执行的“肠梗阻”,为产业结构优化、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提供动力和支撑。
抓牢民心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始终保持为民情怀,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做到重大决策依民而定、工作措施应民而出、安危冷暖唯民所系、发展成果惠民共享,让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为人民服务。